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地市
宁夏六盘山探索“蜂旅”融合 为游客“酿”甜蜜之旅
2021-07-06 16:57:34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在位于宁夏六盘山半山腰处的一处蜂场里,69岁的游客夏宁成吹着萨克斯为空地上烧烤嬉笑的同伴们助兴。新华社记者 黎广滔 摄

  在位于宁夏六盘山半山腰处的一处蜂场里,69岁的游客夏宁成吹着萨克斯为空地上烧烤嬉笑的同伴们助兴。新华社记者 黎广滔 摄

  盛夏时节,六盘山绿意浓郁、山花遍开,成为蜜蜂的采蜜乐园和游客的避暑胜地。晚风习习,半山腰处的一处蜂场里,69岁的夏宁成吹着萨克斯为空地上烧烤嬉笑的同伴们助兴。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农家乐里养蜂,很新鲜。听说这里的百花蜜又香又甜,回去时打算给亲戚朋友带一点。”他说,“主人家很好客,大家玩得很开心。”

  主人家王丁向是一位47岁的蜂农,家在中国西北的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东山坡村。2016年,借着当地发展蜂产业的东风,在外做生意失败的王丁向重燃斗志,返乡酿蜜。

王丁向(左一)在他的“半山蜜园”蜂场里忙活。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 摄

  王丁向(左一)在他的“半山蜜园”蜂场里忙活。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 摄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腹地,境内无工厂,且植被覆盖率高,野生蜜源植物种类丰富,生长着530多种中药材,3月至9月百花相继盛开,是中华蜜蜂养殖的优质天然蜜场。

  “这里生产的百花蜜有自然的花香味,口感浓郁、营养价值高,很受消费者欢迎。”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闫雪琴说。2018年,当地土蜂蜜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人们舌尖上的蜜之珍品。

  同时,六盘山因夏季气候温凉,被誉为“避暑圣地”。看着家乡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大山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王丁向打定主意,“养蜂和旅游要结合起来。有了人,蜂蜜就更不愁卖了”。

  他重新修葺了半山腰的老院子,以蜂箱为主角精心设计了这个农家院落,还在院里种上了观赏牡丹,取名“半山蜜园”。去年4月,他开始直播卖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400多名粉丝关注。

  “一年四季没停过,一有时间我就做直播。粉丝看得见,才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王丁向说。

  如今,一到盛夏,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避暑散心、赏花买蜜。今年除了360箱蜂,他还养了300多只土鸡,并在蜂场的一块空地上建了凉亭,供游客烧烤放松、喝蜂蜜茶、开室外KTV……

  “城里人来这儿拍照、唱歌,用露天柴火灶炖土鸡,有时最多能待两三天。”王丁向说,为让游客玩得尽兴、住得方便,他还在蜂场外一公里处承包了一个旅游驿站,每晚能住10人。

  据王丁向介绍,他一年能接待三四百人,多数都是回头客,年产蜂蜜4000斤左右,毛收入30多万。如今他闲时沏一壶蜂蜜茶,坐听风声鸟鸣;忙时摇蜜分蜂,待客卖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酿蜜甜了好日子、旅游鼓了钱袋子,王丁向的蜜旅产业只是当地发展养蜂和旅游的一个缩影。“蜜蜂能产蜜富农,更重要的是通过授粉修复和改善植被,对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也有促进作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实验站站长李勇说。

王丁向的“半山蜜园”蜂场里,游客在拍照。新华社记者 黎广滔 摄

  王丁向的“半山蜜园”蜂场里,游客在拍照。新华社记者 黎广滔 摄

  据了解,当前泾源县蜂群养殖规模达到3.5万群,年产蜂蜜约3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蜂农年均收入达2.3万元。

  去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7.9亿,实现养蜂绿生态、旅游聚人气、卖蜜富群众这一产业融合的良性闭环。“今年的旅游收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泾源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王鑫说。

王丁向的“半山蜜园”蜂场里,游客在参观蜂箱。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 摄

  王丁向的“半山蜜园”蜂场里,游客在参观蜂箱。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 摄

  为了让养蜂、旅游两大产业更好融合,让农民更多受益,当地继续探索发展“蜂旅融合”,为游客“酿制”避暑“蜜旅”:在泾源县六盘山镇刘沟村,分布在百花深处的蜂巢民宿已开始试营业;在泾源县黄花乡羊槽村的一片峭壁上,悬崖蜜景观也已初步形成……

  看着蜜蜂飞舞、感受着晚风轻抚,夏宁成停下伴奏,轻嘬了一口蜂蜜茶。“听惯了城市里的汽笛声,这些鸟叫声让人很放松,下次带着家人也来体验下。”他笑道。(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 吕泽 黎广滔)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