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外媒看宁夏
泰国【中华日报】:(中国这十年)中国减贫“地标”闽宁镇:“干沙滩”蝶变“金沙滩”
2022-03-09 11:11:47 来源:中国新闻社

  以下稿件被泰国【中华日报】、网络新媒体【日本东方新报网】采用。

  中新社银川2月28日电 题:中国减贫“地标”闽宁镇:“干沙滩”蝶变“金沙滩”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雨水已过,临近惊蛰,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0公里的永宁县闽宁镇,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一辆辆新型农机“轰隆”作响,贺兰山下大片的酿酒葡萄藤渐渐“苏醒”,翻开冬眠的土地,6.6万名移民种下春天的希望。

  从天上没鸟飞、地下不长草的“干沙滩”,到如今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百姓富裕的“金沙滩”,闽宁镇是宁夏多民族聚居的生态移民乡镇。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调研对口帮扶工作,部署“移民吊庄”工程。他将宁夏平原上的玉泉营开发区黄羊滩吊庄移民点命名为闽宁村(现闽宁镇),“西海固”山区民众开始了自南而北的大规模搬迁安置史。

  谢兴昌是搬迁至此的首户人家。当年,他带着5名同乡辗转300余公里从固原市西吉县落户闽宁村。“从山沟沟搬到大平滩,我们的命运就此改变了。”回忆当年,谢兴昌依然满脸写着希望,修建住房、平整土地、引黄入滩……克服各种困难,一批又一批移民扎下了根。

  因移民而建的闽宁镇,吸引来了管理、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数万名福建人和3亿多元(人民币,下同)的闽籍帮扶基金。也是自那时起,中国的大地上开始了一场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崭新篇章。

  受多方支援,闽宁镇因地制宜发展起特色种养殖、文化旅游、光伏发电、商贸物流等产业,一条条生产线铺在了家门口,一个个扶贫项目也投在了村口。因扶贫而兴的闽宁镇,扶贫产业链被无限延长。

  园艺村新建成的52栋设施温棚里,即将成熟的樱桃已被商户提前预订;原隆村蔬菜大棚里的养鱼设施,让污染成为“过去时”;各村标准化牛棚里的肉牛存栏超过2.3万头;全镇8万余亩的酿酒葡萄也成了村民就地打工的最佳去处……最让闽宁镇村民惊奇的是,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电商也变成了新农活。

  “欢迎来到巧媳妇直播间……”手机一端的闽宁巧媳妇直播扶贫车间,13位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身“主播”,将闽宁镇的蜂蜜、西红柿、葡萄酒、山羊奶、羊肚菌等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发往中国各地,最近新设立的闽货区也让银耳、紫菜、茶树菇、姬松茸、香菇等福建土特产打开了西北销路。

  据永宁县委常委、闽宁镇党委书记周德强介绍,截至2021年底,闽宁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占到60%,6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余元,较搬迁之初增长超过30倍。作为中国减贫史上的地标,闽宁镇积累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可推广、可复制的一系列宝贵经验,也先后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等称号,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2021全国千强镇”。

  而在闽宁协作的示范带动下,宁夏还涌现出了110多个闽宁协作示范村、20多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320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累计易地搬迁100多万人。“闽宁示范村”建设也写入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全国推广。(完)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