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社会
小宁大讲堂银川“三交”系列之屯垦戍边
2023-04-27 13:35:19 来源:中新网宁夏

【编者按】回顾历史,银川各族人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建设了壮美的塞上湖城和富庶的鱼米之乡,共同塑造成就了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为深入挖掘银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和实践案例,生动展现各族人民在党的团结带领下“一起走过、一起生活、一起实现”的不凡历程,中共银川市委统战部、银川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推出“小宁大讲堂”银川“三交”系列动漫短视频,以期引导各族群众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

  “屯垦戍边”是指在边疆驻扎下来开垦田地。“屯垦戍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宁夏也曾经是重要的屯垦之地。宁夏屯垦是从公元前3世纪说起。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命令大将蒙恬沿黄河筑垣设郡,防范边患。到了汉朝,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开始在朔方地屯田,拉开了宁夏屯垦的序幕。后来的历朝历代采取迁徒内地百姓“民屯”、编为部队“军屯”等各种形式开展垦殖,而军屯则是组织化程度高、效果最好的一种形式,被广泛采用。

  屯垦戍边不仅促进了宁夏的经济发展,还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1950年,一批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部队官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驻扎在贺兰山下、黄河两岸,担负起了屯垦戍边、建设农场、发展生产的重任,用无私奉献点燃了宁夏农垦事业的第一把火,拉开了塞北荒原开发建设的第一犁。在西北地区第一个国营农场——灵武农场,一大批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知识青年和库区移民、生态移民相继扎根在此,流血流汗,铸剑为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感人肺腑的人生乐章。

  他们不仅仅是可爱的建设者,更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忠诚的守护者。屯垦戍边的军民坚持发扬民族团结、和睦互助的优良传统,同驻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推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