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社会
宁夏开办412个“乡村小车间”!让1.6万农民家门口就业
2024-05-06 17:35:40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5月5日,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就业帮扶车间里,村民马平梅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走线、锁边。“以前我是在家带孩子、干家务,花起钱来总得‘手心朝上’要。现在家门口建起了就业帮扶车间,我在车间上班,每月能挣个三四千元,自己能挣钱了,心里也硬气了。”马平梅从农村家庭主妇到工厂女工用了7年时间,她也成为车间里出勤率最高的工人之一。

  就业帮扶车间作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重要载体,在安置群众就业、提升收入水平、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了解,目前全区22县(区)共建设就业帮扶车间412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6万余人。

在温棚种植帮扶车间里忙碌的村民。

  在宁夏的就业帮扶车间里,像马平梅一样,每天上班的“工厂女工”有很多。“来我们车间干活的女工有280多人,平均每月收入在三四千元左右。”固原市贤明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原州区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郑贤科说。制衣工罗彩凤是该帮扶车间的熟练工,罗彩凤是脱贫人口,她在帮扶车间里已经工作3年多了,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渐入佳境,罗彩凤的工资也从刚入时的1000多元增长至如今的三四千元。记者在固原市贤明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原州区就业帮扶车间3月工资花名册上看到,职工中有不少人收入已过4000元,最高收入达5166元。

  固原市贤明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女工们赶制校服。

  就业帮扶车间让群众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逐渐适应了企业“三班倒”工作制度,就业群众从“没事干”到“有事干”,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留守妇女变成了上班族,经济独立了,家庭地位提高了,矛盾纠纷少了,邻里也更加和睦了。

  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就业帮扶车间的一栋温棚里,百香果挂满枝头,引来游客惊呼。“我是第一次见百香果树,原来百香果的果实有球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叶子上还有像手掌一样的纹路。”“最近温棚里的草莓、番茄、木瓜、百香果都可以采摘,来温棚采摘玩乐的游客很多,每天差不多有200人左右。”车间负责人杨波说。

  隆德县观庄乡大庄村人造花帮扶车间里,工人正忙着加工出口的仿真花。

  杨波告诉记者,目前帮扶车间有观光科普采摘设施大棚36栋,全年用工量约有1000多人次。除了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杨波还把能吃苦、愿意干的村民派出去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姚磨村村民马秀萍就是杨波外派学习的“优秀学员”,她把草莓种植技术带回村里,不仅自己成为公司骨干,还带着家人承包温棚种植草莓、甜瓜和西瓜。“村民们可以在我们这里打工挣钱,还可以承包温棚自己种植。目前我们已经出租了10个棚,每个棚村民能收入两三万元。”杨波说。

  越来越多的就业帮扶车间扎根乡村,带动一二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群众稳定就业。

  35岁的马云家在红寺堡区龙源村,今年他结束“外漂”回到村里,在龙源村就业帮扶车间做起了行政工作。“这几年一直在外工作,老婆孩子都在农村,家人两地分居不能团圆,自己在外每个月收入四五千元,除去房租、吃喝,所剩无几。现在回到村里就近工作,每月收入4500左右,跟过去差不多,但支出费用降低了很多,而且家人都在一起,生活很开心。”马云说。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就业帮扶车间不断发展壮大、提质增效,联农带农作用发挥明显。我区各地运用东西部协作等机制,扩大招商引资,深化对接合作,利用车间发展新兴行业,形成了车间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企业主要以枸杞种植、深加工、销售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建厂至今投资已经过千万元,产值4000万左右,带动就业近300人左右。”龙源村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说。

  宁夏巨华运动器械闽宁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罗骏,今年计划打造另类庭院经济增收新模式。“车间的工人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她们家事比较多,上班时间不固定,我们计划把设备放在女工家里,让她们把公司订单带回家,我们上门去收件。”罗骏说,这样既方便工人,也会提高企业产值。

  就业帮扶车间除了带动农村就业外,也培植了村集体经济的新来源。目前,我区通过厂房出租、自主经营、参与企业分红等多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就业帮扶车间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龙源村就业帮扶车间需每年向村集体支付10万元租金;彭阳县小石沟村自主经营的农产品加工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48人。同时带动周边414户农户发展胡麻种植3200亩、小杂粮7000多亩,实现了农户与村集体共同增收。(宁夏日报记者 智慧 张涛 文/图)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