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外媒看宁夏
巴西【南美侨报】:“双减”助推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
2022-04-02 10:00:53 来源:中国新闻社

  以下稿件被网络新媒体【美国亚省新闻网】【法国欧洲时报网】、巴西【南美侨报】采用。

  中新社银川3月27日电 题:“双减”助推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京剧、剪纸、扎染、绳编……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纷纷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成为课后服务的“主阵地”。“百花齐放”之下,中国学生的课堂有了新变化。

  “今年是中国虎年,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手中的剪刀剪出小老虎窗花。”在刚刚过去的周五课后服务时段中,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健康城分校三年级五个班的20余名学生自愿报名,跟着剪纸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技艺。

  据该校副校长王艳介绍,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该校邀请剪纸、绳编等多个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喜爱程度远超想象,他们还自发成立兴趣小组,将每个人的作品贴在班级文化墙进行展示。”

  无独有偶,在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小学,每天下午4点半后,独具特色的扎染、悠扬婉转的葫芦丝、韵味十足的民族舞……各色社团相继展现才艺,欢声笑语之间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1年1月,中国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强化了顶层设计。

  在宁夏,各地学校以传统文化、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活动抓手,除在本校语文、美术等老师的指导下,还聘请当地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把实践活动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课引进课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宁夏各地学校还逐渐探索出通过城乡师生互换角色来缩小差异性的有效手段。对于缺乏资源的乡村学校,县区、城镇一级学校的美术、音乐老师会以“走课”形式为学生带去新课程。

  “我们每周会通过视频连线为学生上两节网课,但美术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所以我还会抽时间带着美术工具为学生们进行面授。”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镇中心小学白面民族小学的美术老师刘飞告诉记者,他每周会去距离工作地点5公里之外的兰大湾教学点等地为学生送课,“绘画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我也在走教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美术天赋的孩子,面对面的交流远比机器交流更有温度。”刘飞说。

  兴庆区第二小学副校长孙庆龄的观点与刘飞一样,她认为,在课堂之外、教材之外、书本之外,也要拓展渠道载体,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多元支撑体系。“传统文化进校园,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其内涵。我们希望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引起家长及社会的关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润心、入心。”孙庆龄说。(完)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