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脱贫攻坚
“涌泉村”亮了 日子红火了
2021-03-09 09:00:59 来源:新消息报

  2021年新年伊始,电视剧《山海情》引发全民关注。剧中的涌泉村取景自“中国传统村落”——被誉为“黄河上游第一村”的宁夏中卫市北长滩村。15年前,这个村没电、没手机信号,年轻人留不住,老人也走不出去。伴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和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地,如今北长滩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越来越有奔头。 

2006年,北长滩村村民首次用上了电视机。资料图片

  被点亮的好日子来咧

  《山海情》里的涌泉村,地处西海固,远离黄河,干旱缺水不易生存。而15年前的北长滩村,虽然地处黄河上游,有水,有田,可村民们的日子却红火不起来。为了更好地生活,很多人都选择搬迁出去。 

  “我们以前不缺水,不缺田地,可就是过不上好日子。那会儿没通电,灌溉只能靠村里的大水车,费时又费力,信息也不灵通,村里种的土特产运不出去,吃不完只能坏掉,我们这里盛产梨,但因为年轻人大都外出,老年人体力不行,就只能让它自己成熟,掉落,烂在地里。”说起这些历史,北长滩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希奎最有发言权。 

  为了看一看那承载着北长滩村村民几百年生命之源的大水车,张希奎用快艇载着记者穿越黄河,来到金山山顶。站在山顶向南看,蜿蜒曲折、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从黑山峡谷穿过,在春日的暖阳下,静静地流淌,位于金山下面的哇嘴坡河边,矗立着这架见证时代变迁的大水车,它依稀模糊还在转动的身影,透着五百年的古朴与沧桑。曾经,这个大水车灌溉着北长滩村近200亩田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北长滩先民,而今,它已经蜕变成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标志和资源,而角色转变的秘密,要从15年前讲起。 

  2006年,“户户通电”的民生工程彻底结束了北长滩村几百年来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国网中卫供电公司进驻北长滩村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翻高山、越深涧、跨黄河,将“光明”送到了北长滩,使754户农民享受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 

  走进村里,张希奎拿出一个精心装裱的大相框给记者看。“这张照片就是通电那天拍的,时间是2006年7月23日。当天现场至少来了1000多人,大家伙儿是真开心呀,有的人激动地把嗓子都喊哑了。那个时候正值我们村的大枣丰收,小米也成熟了,大家都把自家最大的红枣,最好的小米装到筐里,放到米袋里,要送给为我们送电的恩人!”回想起当天的场景,张希奎依旧激动不已。 

  有了电力支持,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也逐步改善。因为有了电,北长滩村先民传下来的村落被保留了下来,电力灌溉代替了古老的黄河水车,种地搞养殖就没了掣肘,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北长滩村的人不再往外跑,原先搬迁出去的110户村民也全部搬了回来,村里村外的人气儿越来越旺了。  

国家电网工作人员乘快艇抢修北长滩村电力故障。刘宣烨 摄

  村子有未来  村民有底气

  北长滩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中的黄河峡谷北岸,因黄河冲击形成的滩涂而得名,位于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上游30公里处,之间由一条网红打卡地——中卫66号公路相连,因历史悠久、北方土木结构传统建筑、军事防御和古朴生态于一体,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 

  自2006年通电以来,北长滩村先后开垦土地3000余亩,全部用于特色产业枣树、梨树种植。有了电,村子更“靓”了,北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也得以保留维护,不仅吸引了许多外地投资商,也使村里人看到了商机与希望,同时也为《山海情》剧组选择这里作为涌泉村取景地埋下了伏笔。 

2006年,北长滩村正式通电。资料图片

  说起当时的拍摄场景,北长滩村现党支部书记张积方如数家珍。“我记得《山海情》剧组是2020年6月中旬来到北长滩村的,当时我陪着孔笙导演在村里进行选景,先后敲定涌泉村村委会、马喊水家、李大有家、白校长家、李水花家等主要场景,里面所有的道具,包括炕桌、家具摆设、农业用具等,全都是村民自发送给剧组的,所以剧里的场景才那么真实、接地气……” 

  “要不是15年前通上了电,我们这个村可能就消失了,更别提未来了……”看到现在村民们红红火火的日子,张积方感慨万千。15年间,北长滩村的供电工程持续更新升级,虽然村里的人至今仍不多,而且受地理位置制约,各类设备更换升级也非常复杂,但通讯、供电等民生保障部门并未放弃,通过农网改造等工程让破败的村庄逐渐恢复了生机,村民们对生活也有了新期盼。 

  张希奎告诉记者,他现在经营着一家旅游公司,每年3月1日进入旅游旺季,电不够用了,供电部门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增设变压器,线路跨黄河而过,解决他的用电问题。“电力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今年我准备扩大经营规模,带着乡亲们一起把北长滩村介绍给更多游客。”张希奎说。 

  如今,北长滩村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更多人来此旅游,古渡、梨园、村居等都让人流连忘返,黄河水车也结束了几百年灌溉的历史使命,转变为历史地标和旅游资源,静静地驻立黄河岸边,守护着村民们的好日子。张积方说,“15年前电送进来那一刻,我就知道北长滩村有未来了。”他说:“如今的北长滩村不仅要让村民生活得更好,更要借《山海情》的势,打造‘影视村居’项目,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历史文化名村。”(记者 余柄光)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