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时政
团结就是力量:宁夏书写民族团结的壮丽诗篇
2021-10-14 09:00:26 来源:宁夏新闻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接棒百年奋斗,宁夏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自信的姿态昂首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这一程”,山高水阔、峰险浪急,更加需要以大团结凝聚大力量,以大力量推动大发展,唤起众人拾柴的心劲儿,凝聚团结向上的精气神,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作为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既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必须担负的政治责任,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传承、也是书写新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10月10日至11日,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在银川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新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安排。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从六盘高峰到黄河之滨,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正在不断集结、汇聚。

  团结就是力量——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敢教日月换新天

  如果把时间视角调整为以百年计,纵观宁夏发展的历史脉络,“民族团结”构成了一条精神航道,从昨天走到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

  根深厚土,方能树高千尺。

  这粒生命的种子,播于革命年代: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来到六盘山下回族群众聚居的西吉县,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晚上进村不敲门不进院,睡在街道边、屋檐下,早上又把街面清扫干净,帮老百姓挑水、扫院,所过之处秋毫无犯;1935年10月5日,毛主席率中央红军途经单家集,群众不仅不避,还用最高礼节“九大碗”招待红军,毛主席与清真寺阿訇马德海点着蜡烛促膝长谈,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革命佳话。

  1936年红军西征时,回族同胞洪寿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战士,并号召回族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支援红军抗日,红军负责人唐天际和程子华为表感谢,送给洪寿林一面题写着“爱民如天”的锦幛。同年10月,红军在同心县和海原县东部建立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为宁夏播下了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这棵团结的大树,长于新中国的丰润土壤: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没有一寸铁路、一座大桥、一所高校、一家医院、一个大型企业,众多领域一片空白。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批各民族干部、技术人员、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和知识青年从五湖四海奔赴宁夏,支援宁夏建设。他们风餐露宿、筚路蓝缕,从零开始建起第一所高校、第一家医院、第一个剧院……像一株株傲风凌霜的芨芨草,把根扎在戈壁、把梦筑在宁夏。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连续6天在西海固调研,被这里的贫穷落后所震撼,作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创建闽宁村,将不宜生存地区的贫困群众吊庄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地区,建设新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百忙之中两次亲临宁夏视察,为群众脱贫谋长远计、为地方发展求根本策,亲自倡导推动闽宁扶贫协作从幼苗长成大树,亲自部署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根。

  20多年来,从闽宁协作到央企定点帮扶,包括福建在内的许多兄弟省区,一批大型企业,跨越地域、跨越时空,倾情帮助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宁夏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东部援西部、“多数”帮“少数”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让贫困山村换了模样、群众日子换了活法。在多向交流、贴近学习、深度互动中,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央企与地方、开放与封闭之间,开行了直通车、搭起了连心桥,在深度与广度双向并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这样的数字让人震撼——“十三五”时期,中央下达宁夏127.5亿元资金用于扶贫,9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11个省市和30多个国家部委合力支宁,为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力;福建省投入30多亿元,11批183名援宁干部、2000多名专业人才奔赴宁夏贫困山区支农、支医、支教。  

  这样的场景令人动容——从青春到白头,闽宁协作“友好使者”林月婵20多年间40多次奔波于闽宁之间,推动闽宁协作向更宽领域拓展;福建省第七批援宁工作队领队陈永共在宁期间,持续高原反应,即便做了心脏手术也要坚持到最后,走时一头青丝已成白发;挂职泾源县委副书记的汪成旺,最早将科学养牛的“星火”带到这里,挂职期满回福建的那天,数百名乡亲星夜赶路前来送行,用一条条火红的被面把他裹成了一个“红粽子”;还有,忠魂与青山共久长的支宁教师李丹、检察官林国荣……

  60多年来,“支宁人”的标签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渐渐模糊,“宁夏人”的印记日益浓重,在相互交融中沉淀为宁夏开放包容的气质基因、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

  一部宁夏发展史,就是一部党领导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团结进步史。

  今日宁夏,处处涌动着齐心促和谐、聚力谋发展的民族团结热潮,各族群众在一次次勠力同心、聚力攻坚的实践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好河山、共创新生活、共享新发展。

  今年5月1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为全区党员干部作题为《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陈润儿在报告中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没有新宁夏”,并引用丰富的史料、详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生动讲述了宁夏大地上发生的深刻变化,深情回顾了党中央对民族地区的关心关怀、全国各地对宁夏人民的倾情帮扶,全面分析了宁夏脱贫、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农业、工业十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要求全区党员干部通过这十个方面,今昔对比看变化、知史感恩共产党,奋力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新篇章。

  团结就是力量——缚贫困苍龙、战新冠疫情,上下同欲者胜

  一个地区的发展,既要外部给力,也要自身发力,还要不断聚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时俱进,成为宁夏改革发展中最鲜明的底色、最稳固的基础、最得人心的事业。

  连续36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探索形成“585”创建模式,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社区、乡村、机关、企业、军营、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活动,持续开展以“社区一家亲”为主题的邻居节等活动……一个个与宁夏实际深度契合、与群众需求相向而行的创新载体,拉近了人心、拉近了情感、拉近了信任,夯实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一滴滴水珠、一条条小溪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汇聚成河、澎湃成歌。

  自治区党委提出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制定出台“1+6”政策文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引导各族群众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单位、同车间共班组,和睦相处、共同奋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

  人心齐,泰山移。

  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场,宁夏汇聚一切力量“战贫魔”,调动一切资源“拔穷根”,现行标准下8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西海固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标签,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

  20多年前,西海固大山深处的移民群众带着一根扁担便能挑完的全部家当,来到新建的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彼时,这里地上无炊烟、天上无飞鸟,森林覆盖率不足5%、每年沙尘暴达20多次;20多年来,各级党委持续发力,各方力量聚合给力,移民群众自力更生,在一片赤贫之地上建起了幸福家园、生态绿洲,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正甩开膀子加快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向着建设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20多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闽宁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昔日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绿树成荫、良田万顷、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金沙滩”,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今年初,热播剧《山海情》让闽宁镇红遍全国,成为网红打卡地,随着7月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挂牌,闽宁镇借力“当惊世界殊”的紫色梦想再度“出圈”。

  20多年来,从早期的吊庄移民到有规模、有组织的生态移民,宁夏123万群众移出大山,搬迁到近水靠路的地方,融入新环境、建设新家园,在脱贫攻坚战中同心同向、齐心协力,成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一家人”。

  这样的数字让人震撼——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夏3700多个驻村工作队、4100多名第一书记、1万多名驻村干部,同2.5万名乡村干部一道奋战在脱贫第一线、攻坚主战场,与群众一起经风雨、砺成长,成为群众知冷暖的贴心人、战贫困的主心骨。

  这样的场景令人动容——彭阳县扶贫办干部曹旭平常年走村入户,帮200多位“穷亲戚”脱贫致富,妻子称他是“自己家里的外人、贫困群众的家人”。直到父亲因病去世,西吉县扶贫干部王元明都没能完成父亲的遗愿——为其做顿热乎的饺子,心中满是“忠孝不能两全”遗憾的王元明忍着悲痛,用忠诚和担当诠释着脱贫攻坚的精神内涵。还有把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撒凤虎、殷雪峰、万文军……在脱贫攻坚战场,千千万万个你、我、他汇聚智慧和汗水,把自身与国家命运相连、与人民幸福相依,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让“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逐渐变成现实!

  疾风知劲草,烈火验真金。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各方面、各环节、各角度,对宁夏进行了一次深度检验和考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关键时刻释放了强大的能量。

  在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全区上下、各族群众风雨同舟共前行、守望相助渡难关、群策群力护家园,无数个“我”组成“我们”,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手挽手、肩并肩构筑起确保“不发生死亡病例、不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不发生社区传染”的铜墙铁壁,取得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显著成果。

  这样的数字让人震撼——全区17.6万名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前线,6.5万名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1.5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1.5万名民警辅警奋勇当先,10.1万名志愿者和新闻记者投身战“疫”,3000多名工程建设者连续奋战,1.9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2500多名快递小哥冒疫奔忙,大家不分民族,披上“战甲”都是顶天立地的战士。

  这样的场景令人动容——宁夏成立专家诊疗组,中西医联合,从3岁幼儿至77岁老者,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个生命;在医疗物资和医护力量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宁夏先后派出6批78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襄阳、潜江等地,跨省开展生命大救援;那些在平常岁月中关注米面油、照看儿孙的退休老人,纷纷戴上红袖章,到小区卡点报到执勤,不分昼夜,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多岁;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释放出了非凡的能量,聚小爱成烈焰,消融楼宇的钢筋铁骨,心手相连、同舟共济!

  经此一疫,宁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把维护民族团结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时时想团结、事事促团结、人人护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在全国是好的。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宁夏时,专门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了解创建工作,看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兰花,总书记对社区负责同志说:“你们的工作很用心,是始于心、终于情的劳动创造,这个很好!”

  团结就是力量——斗罢艰险又出发,同心共筑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时光的河流永不停歇,历史的接力稳稳交棒。

  斗罢艰险又出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经历重重考验与实践锻造的宁夏,更加认识到“团结”二字的弥足珍贵,更加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民族地区,既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国之大者”的历史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晰“为何发展”的价值取向、厘清“发展什么”的路径选择、树牢“怎么发展”的科学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宁夏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举全区之力推动“九个重点产业”“十大工程项目”“四大提升行动”等任务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把握战略定位,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担当作为,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以自治区党委全会形式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制定好《实施意见》,自治区领导陈润儿、咸辉、陈雍、白尚成分别带队,15名省级领导、25个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组成4个调研组,围绕8个专题深入基层开展大调研,梳理经验做法,查找短板弱项,提出意见建议,形成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为《实施意见》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自治区党委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多次召开座谈会,充分倾听各方声音,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并将收集到的100多条建议逐一分析研判吸收。

  一个多月时间里,反复推敲、通宵修改,十易其稿,增写、改写、删减210多处。当与会代表拿到散发着油墨香的《实施意见》(草稿)时,忍不住赞叹:

  “召开全会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落实中央民族工作精神的宁夏行动,是对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的拓展,必将推动宁夏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实施意见》对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阐释,是全区上下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操作手册’。”

  “《实施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推动各项工作聚焦主线、提质增效的工程、行动、计划和制度机制,与时俱进、固本开新,是实现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与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的有效衔接。”

  ……

  《实施意见》凝聚着全区人民对做好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的美好憧憬,也昭示着大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决心。

  我们相信,这个泼墨成画的绚丽深秋,这个充满信心与干劲的十月,这次用意深远谋划长远的全会,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区各族群众的奋斗之志、拼搏之志,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我们相信,新时代宁夏民族团结的壮丽诗篇,将更加精彩,更加励志!(记者 马晓芳 姜璐)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