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社会
讲述·五年里的你我他丨从“土房子”到“机器人”助手
2022-06-07 10:40:24 来源:新消息报

  作为分级诊疗体系中最末梢的一环,村卫生室起着打通群众看病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思乐村卫生室工作的舒学忠、薛永花夫妻俩,一个行医30年,一个行医18年,他们说,近年来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运用,对基层行医带来了改变,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夫妻档守护村民健康

  “老叔,我给你再调整一下降压药。吃药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些菜和粗粮。”5月27日13时许,记者驱车来到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思乐村卫生室时,舒学忠正在接诊一位患者。

  舒学忠今年49岁,行医30年。“父亲是早年的‘赤脚医生’,我从小就喜欢看父亲用细细的银针给村民针灸祛病。”从宁夏卫校毕业后,舒学忠接过父亲的医药箱,用自己学到的公共卫生知识和从父亲那里学到的针灸技艺守护村民的健康。

  “2014年以前,我们住在原海原县蒿川乡周套村,村民住得比较分散,山大沟深,路也不好走,离我近的都要走半个小时。”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舒学忠不仅要给村民看病,还要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给0-6岁的孩子接种免疫疫苗。“卫生室是间土房子,酒精棉球和注射器的针头放在铅笔盒大小的铝制盒子里,还有个饭盒大小的铝制盒用来装沸水煮过的玻璃注射器。在2005年以前我还没有电话,都是村民骑着车子来找我,不管刮风下雨下雪,甚至夜半三更,我都得去。”

  2008年,舒学忠一家移民搬迁到思乐村,“这个地方平坦,村民住得比较集中,谁家有个头疼脑热,打电话我几分钟就到了,行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舒学忠的妻子薛永花也是一名村医。她曾到海原县医院接受培训,后到固原学习产科,主要负责为村民接生。

  行医多年,舒学忠夫妇收获了村民的尊重和爱戴。“村里老人有啥病我们都清楚,除了看病,平时还给他们安顿饮食上该注意什么,他们都听呢。”“过节时,总有人给我们端来热乎乎的油饼和烩菜,我们特别感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舒学忠夫妇成为村里防疫的主要力量,采核酸、卡口值守,经常忙得连饭都吃不到嘴里。

  行医有了“机器人”助手

  记者注意到,舒学忠夫妇工作的地方,虽然是村卫生室,但跟城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规模不相上下,设置有诊室、外伤处理间、药品间、输液区,配置的两台电脑,舒学忠说一台用来开处方,一台用来远程诊疗。

  舒学忠的病人比较多,平均一天要看20多个。“有时候,患者描述不清病情,甚至还会忘掉自己的病情表现,就会影响医生的判断。现在有了‘智医助理’辅助,不仅能在电脑上开处方,还有病情诊断提示,就像有个专家在随时指导。”“我们这个村子已经实现小病不出村。”舒学忠说。

  舒学忠所说的“智医助理”,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医疗手段,由科大讯飞研发。

  2019年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宁政办发〔2019〕10号),其中第33项“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体系”中要求:2021年,将电子病历、医疗随访、虚拟医生助理等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体系推广至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实现基层医疗单位医生专业技能再提升。

  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科大讯飞承建宁夏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能力提升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实现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全覆盖。

  舒学忠告诉记者,思乐村卫生室从去年8月上线该系统,“这个小机器人特别好,如果我们填写的处方不详细,电脑就会做出提示,再参照电脑弹出的规范处方修改完善,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遇到大病患者,系统还能就这一类病的病情给出详细提示。”舒学忠说,这样的智慧医疗手段对基层医务人员帮助很大。

  据悉,宁夏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为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基层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从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自治区累计提供AI辅诊总数2799.8万次,医学检索数22.5万次,累计服务6448名基层医生。该系统覆盖基层95%以上的常见病种,切实帮助基层医生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基层医生离不开的智能诊疗助理,也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新消息报记者 安小霞/文 祁国昌/图)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