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社会
新时代的宁夏追梦——写在大型立体史诗剧《贺兰山盛典》开演之际
2021-06-30 17:56:22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山之叙:掀开“神山”的面纱

  《贺兰山盛典》借助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与岩羊精灵的经典对白,首先掀开了贺兰山这一历史上曾被誉为“神山”的面纱。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奉玉帝之命守护西北广阔大草原的一匹双翅神马保护下,千里草原牛马成群,驼肥羊壮,人们徜徉在幸福的生活之中。但由于战争及人类的无休止掠夺,大草原逐渐呈现颓废之势并给黄沙怪提供了觊觎之机。于是,在黄沙怪驾着万丈黄沙向草原袭来之际,神马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势单力薄而倒在地上,草原几乎被黄沙怪完全占领。

微信图片_20210630145832.jpg

  为了保护最后的净土,神马毅然化作贺兰山挡住黄沙怪继续东侵的魔步。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充分展示了贺兰山的重要地理方位:自古这就是中国西部边陲的一座名山、一座圣山。它西入内蒙古且与阿拉善高原相偎,东进宁夏并与银川平原相连,山体巍峨,峰峦峭立,像伟大的巨人一样平伸两手,左压腾格里沙漠黄龙腾飞,右制乌兰布和沙漠沙暴再起,阻止了漫漫黄沙的南进东侵,也拦截了蒙西寒流并改变干冷西风的速度与方向,才使银川平原成为大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一颗明珠,才有了今天“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千载口碑和“新十大天府之一”的时代美誉。

微信图片_20210630145848.jpg

  正如清代诗人胡秉正“咏贺兰山”所曰:“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此诗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贺兰山的特殊地位、雄伟气势和壮美风姿。而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盟诸蕃于贺兰山”的壮举从此使贺兰神山成为皇家活动的重要场所,明朝为防御漠北蒙古贵族的侵扰所沿贺兰山东麓修筑的“西长城”“北长城”至今气势留存。这就使得贺兰山的历史留痕在宁夏文物古迹中独照鳌头。

微信图片_20210630143630.jpg

  《盛典》正是以这样的独特视角,再现了贺兰山“千峰跌宕,万仞筋骨,飞扬血性”的绝傲风姿,彰显了贺兰山“天狼守望,岁月失语,唯石能言”的沧桑历史。这座大山,给生灵万物以馈赠,并于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中让人们感知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推陈布新的时代脉动。可谓“一列贺兰山,千载西域史,灿烂华夏篇”。 

  山之位: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盛典》通过对太阳神和岩羊精灵千载守护贺兰山心态的洞察,以富有激情的浪漫手法生动展示了贺兰山的生态地位:是分隔温带荒漠草原与温带荒漠、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内陆流域与外流流域的分水岭,是半农半牧区与牧区的分界线,也是宁夏现存的三大天然次生林区之一。“没有贺兰山,就没有宁夏川”,贺兰山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是宁夏当仁不让的“父亲山”。唐朝韦蟾《送卢藩》一诗中所言“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就是这一“父亲山”自然景观的生动概括。后来,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战争及其他人为因素的破坏,逐渐造成贺兰山林木“皆产于悬崖峻岭之间”的恶劣生态。

微信图片_20210630143635.jpg

  《盛典》在回顾贺兰山生态演变的过程中,借助“太阳神对人类贪欲的失望和岩羊精灵对人类充满信心并希望太阳神可以再给人类一点宽容与机会”的对话,充分彰显了新时代“贺兰山在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方面的重要地位”。剧中以“岩画中的生灵们逐渐复活,呈现出万物生长的奇观。在太阳神的款步间,花朵烂漫遍野,为守候了亿万年的岩壁带来了生命的色彩。岩羊精灵走过之处,河流域水渠熠熠生辉”这一盛景,象征着新时代宁夏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响了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并初步取得的辉煌成就:夏秋之时,山花烂漫,荀子山桃挂满枝头,海拔2000米以上再现成片的油松林、云杉、山杨、杜松、白桦、山柳;留宿山中,那如同钱塘怒潮般的“万壑松涛”以及“贺兰睛雪”“山屏晚翠”等奇景重现;全身是宝的马鹿,长麝香的獐子,善走陡壁的岩羊,还有蓝马鸡、黑鹳国家保护珍贵动物和盘羊、猞猁、石貂、石鸡等都活跃在深山密林中。

微信图片_20210630145902.jpg

  正如《盛典》中岩羊精灵所说:“我为光亮而来,来赴一场群山之约。曾经的过失并不代表永远如此,人类也在反思和摸索,我相信,会好的。看,光,来了!” 

  山之魂: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盛典》以对贺兰山充满敬意的手法,热情讴歌了历史长河中包括士兵在内的广大民众敬畏贺兰山、保护贺兰山的感人场景。无论是公元前272年的秦帝国与义渠戎惊天动地的大战,还是大汉王朝与匈奴治权之争,亦或是大唐天国彻底覆灭东突厥及其下属分支“薛延陀部”的守土之战,以及李元昊为建立西夏所经历的战火纷争,都充分彰显了贺兰山脉在拱卫国家领土安全方面的战略地位。正如岳飞《满江红》里所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又如唐代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里所言:“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微信图片_20210630143644.jpg

  而随着1205年西夏数百年苦心经营的西部防线被蒙古铁蹄的踏破以及1227年8月蒙古大军彻底攻占兴庆府,党项人在贺兰山留下的辉煌从此没落。

  面对战争的破坏,《盛典》里用士兵的经典台词和自发行为表现了民众保护贺兰神山的朴实理想:将军为了胜利下令放火烧山却无人听命。将军亲持火把欲上,士兵前赴后继上前阻止,并跪在将军面前:“将军不可!放火烧山的话,山里的树木、动物也都全完了。”而这时,藏匿山中的败方将士自愿投降,也只为保住大山不被大火吞噬;面对王府公子为帮助瞎眼老婆婆重建被暴风雪弄塌的蒙古包而私自进山伐木以至触犯古法被处以鞭刑的感人场景,岩羊精灵化身女子医治公子,太阳神显灵逼退暴风雪。民众们在王爷和公子带领下举行盛大的祭山仪式。

微信图片_20210630145932.jpg
微信图片_20210630143718.jpg

  可见:贺兰山以其刚毅与苍凉的底色,庇护着生命,宽恕着私欲。它如同父亲般的慷慨,只是给予从不索取,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和厚爱教会了人们的耐心与敬畏。新时代的宁夏人民,传承了世代以来生活于贺兰山庇护下的先人们那种敬畏贺兰山、感恩贺兰山的朴实情怀,坚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发展理念,着力践行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贺兰山生态,在生态文明之路上更加行稳致远。(作者:冯奎,系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工作办公室主任)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