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地市
银川发布《2021—2023年“畅行银川”工程实施方案》
2021-10-19 11:38:48 来源:新消息报

  日前,银川市人民政府发布《2021—2023年“畅行银川”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银川市将规范城市道路通行秩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停车难、停车贵”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让群众在银川的出行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方案》指出,通过实施“畅行银川”工程,推动“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停车贵问题”治理工作,并且实现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绿色交通体系不断完善、文明守法意识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出行更加安全等目标,尤其要推动停车供需平衡,综合采取增加停车泊位供给、错时停车、智能管理、优化停车收费价格等举措,因地制宜解决停车难、停车贵问题。 

  《方案》还明确,将严格落实大型建设项目部门联合验收制度,重点监督出入口设计、停车配建、交通组织、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工作落实,督促整改交通隐患。开展联合执法,清理整顿“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清查整改广告牌、管线、树木及其他植物遮挡交通设施,全面清理停车设施挪用、占用问题,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A、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全力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

  充分利用城市空隙地、闲置空地等资源,建设停车场。按照“拆旧利旧、节约土地”原则,对银川市公共空置土地,加快项目立项、手续报批审批,确定建设工期方案,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对已建成的小微公园停车场或其他小型公共地面停车场,进行“平改立”改造,鼓励多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增加停车泊位供给。2021年底前利用53处闲置空地完成停车场建设11个;2022—2023年,每年新建停车场21个、停车泊位1万个。

  ■推进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立体停车设施建设

  鼓励引导出现停车难的单位、住宅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充分利用内部区域的边角地、锅炉房拆除后的空地等区域,建设停车场。2021年11月底前完成23处锅炉房拆除空地改建立体停车设施;2022—2023年,每年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

  ■规范住宅小区停车管理

  针对部分住宅小区地下停车位只售不租以及租费、管理费过高等问题,组织有关单位、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调研会商,制定出台《住宅小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性意见》,引导小区业主车辆在小区内部及小区地下停车场有序停放,减少占用公共停车资源和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全面实施小区地下车位租售并举措施,建立公告公示制度和管理台账。2021年11月底前推动租售并举停车泊位4000个;2022—2023年,每年推动租售并举停车泊位5000个。

  ■盘活医院停车资源

  优化完善各医院内部交通组织和停车泊位设置。通过采取部分医护人员车辆异地停放、通勤乘车、建设简易立体停车设施等激励举措,腾出有限的院内停车泊位,优先满足就医群众停车需求。2021年11月底前释放停车泊位3000个;2022—2023年,每年释放停车泊位1000个。

  ■实行错时停车,共享停车资源

  深入推进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与周边住宅区共享共用机制,允许周边居民小区车辆错时停放,满足居民夜间停放需求。2021年11月底前推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区实现错时停车,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2022—2023年,每年对外开放停车泊位3000个,并主动向社会公开车位信息。

  ■设置路内夜间免费停车泊位

  根据不同道路等级、交通状况,深挖路内停车资源,在保证白天道路通行功能的基础上,夜间在道路一侧设置限时免费停车泊位,合理设置免费停车时段,加大违停执法力度,满足群众夜间停车刚需的同时确保道路秩序。2021年10月底前释放路侧停车泊位1000个;2022—2023年,每年新增夜间免费停车泊位500个。

  ■扩大静态交通管理平台覆盖面

  加快商业场所、医院、公园、政府办事大厅、火车站、汽车站、对外开放停车住宅小区等停车场的信息联网接入工作,不断扩大静态交通管理平台覆盖面。新建停车场将数据接入平台后,交警部门可以准予备案。通过智慧停车平台整合全市各类停车资源,实现停车诱导,提升停车泊位利用率。2021年底前接入600处停车场停车泊位数据;2022年底前接入700处;2023年底前接入800处。

  ■确定公共停车场年度建设规划

  结合《银川市停车场专项规划》,在城市改造建设中,确定区域性公共停车场设施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小微公园建设、新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对现有的中小学校操场,分批分期进行规划改造,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场。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立体停车设施

  修改完善《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土地使用年限、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举措,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立体停车设施的积极性,多渠道缓解停车难问题。

  B、规范运营管理,全力解决停车收费难题

  ■规范停车场运营管理

  对未在交警部门备案的停车场,督促经营者到交警部门备案;对发现乱收费、多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对未设置电子计时设备的停车场实行按次收费,具体执行该类型停车场首时段收费标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规范老旧小区周边停车场收费 

  摸排辖区老旧小区门口及路边区域停车场权属,明晰小区规划红线内外停车场收费标准。小区规划红线内停车场,须优先服务小区业主。 

  ■解决跨时段停车叠加收费较高问题 

  完善跨时段停车收费收大免小工作方案,着力解决跨时段、短时间停车收费不够合理的问题。

  ■探索放开商业场所配套停车场收费标准

  按照不同区域选择一定数量的商业场所,进行停车收费价格市场调节试点工作,条件成熟后在全市推广执行。 

  ■规范公共停车场备案、管理权限 

  三区范围内停车场备案、管理事宜,除市属公共停车场、公园、小微公园等明确由市级管理、经营的停车场外,其余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包括:建筑红线以内小区门口和住宅小区周边的停车泊位,统一在市交警分局备案,由三区政府管理。自《方案》施行之日起,三区范围内未在市交警分局备案的停车场,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备案。

  C、强化统筹规划,切实优化道路通行水平

  ■完善路网结构

  建设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下穿式通道,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打通道路微循环,提高城市道路连通性。结合特色街区建设和道路修复工程,对小区周边道路进行系统改造和局部改造,科学设计各类交通流的通行和停车空间。 

  ■优化交通组织 

  科学优化城市核心区及学校、医院、商业区等重点区域、拥堵点段交通组织,根据交通流量变化规律和道路条件,多措并举,优化交通组织,缓解早晚高峰主干路及重要点段的交通拥堵。完善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提升交叉口通行效率。 

  ■强化施工占道管理 

  就施工占道进行联合审批,统筹供水、供电、供暖、通信、天然气等施工计划,制定全年施工方案。推广简易低风险审批,落实市政公用设施“三零”接入工程占掘路审批改备案,实现接入工程占掘路许可全环节线上办理。针对未按期完工的施工单位,纳入“黑名单”,与企业诚信相挂钩,进行联合惩处。 

  ■规范交通管理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管理信号设施的全周期管理,定期开展排查整改。健全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安全验收、道路施工交通安全综合评估机制,对道路交通管理基础设施缺失、交通组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的,严禁未验收开通道路。 

  ■强化智慧交通建设 

  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交通状态感知、高清视频监控、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基础系统建设。深化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建设应用,运用大数据提升科学研判、主动预防、精准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健全“人车企”全息数据档案,优化交通安全态势分析、重点对象风险评估等功能。

  D、强化以点促面 健全完善绿色交通体系

  ■推动公交优先发展

  落实公共交通系统用地和资金保障,加快推进公交绿色一体化建设。合理设计公交站点,提高道路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比例。优化全市公交站点布局,加强与交通枢纽衔接,促进便捷换乘。优化全市公交专用道设置,保障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完善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建设,提高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针对居住、工作密集区域,推广定制点对点公交服务,满足学校、企业、社区等不同群体出行需求。加强公共交通运行情况评估和研判,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共交通线网。 

  ■推广普及校车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利用经济手段,提高学校及幼儿园配置校车的积极性。按照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合理配备校车数量。制定推动辖区政府将校车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日常维护费用列入财政预算,相关部门适当减免相关税费,享受政策补贴,采取城市道路“校车先行”等有效措施,2023年底前力争完成银川市校车普及工作。 

  ■完善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系统规划和建设,完善配套交通管理设施,切实保障通行空间连续性和舒适性。坚持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行人过街设施。鼓励在人流密集的区域,结合周边建筑、公交车站,统筹规划和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形成连续、贯通的慢行通道。 

  ■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参照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合理设置共享单车的投放规模和停放站点,完善配套管理设施,规范通行停放秩序。严控共享单车、共享电动助力车等投放数量,并对共享电动助力车等实行上牌运营,无牌车辆一律清运。 

  ■完善货运车辆通行管理 

  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货物运输、工程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等货运车辆的通行管理,合理设置行驶区域、路线、时间。(记者 张雪梅)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