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社正文
搜 索
首页 - 地市
泾源县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10-15 10:13:03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深秋的泾源县,换上华丽彩装,千山灿烂绚丽,万水清澈如镜,从空中俯瞰,犹如打翻了调色盘,留下了一地斑斓。近日,国家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正式发布,泾源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授牌。

  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地处六盘山东麓,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

  这里拥有丰富的农业、旅游、水电等资源。农产品种类多样,是宁夏重要的种苗、草畜、中蜂基地。全县以针叶林和六盘山特色野生花灌木为主的苗木面积达到18万亩,畅销20多个省市,累计实施精准造林55万亩,“六盘山苗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泾源县争当“两山”理论的实践者和创新排头兵,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互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生态环境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泾源县巩固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干沟河、暖水河、颉河治理工程、响水河治理工程和泾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多措并举强化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加强对污染源单位的日常巡查检查力度,确保泾河水质稳定。

  坚持扬尘、煤尘、汽尘、烟尘四尘同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油煤烟控制前置审批手续,加强秸秆垃圾禁烧管控,采取“封、禁、堵”等措施,督促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监管制度。

  统筹开展县域耕地质量土壤环境类别划分,严格管理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化肥、农药减量化。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范围,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扎实推进残膜回收。

  2020年,泾源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空气质量在宁夏名列前茅;国控弹筝峡断面、区控龙潭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类,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国土绿化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泾源县不断加快林业修复,稳步实施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精准造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城乡绿化等一批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2019年,根据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调查显示,泾源县林地面积31247.06公顷,其中有林地7703.65公顷,疏林地189.48公顷,灌木林地3517.84公顷,未成林地15376.69公顷,无立木林地2866.08公顷,宜林地1593.32公顷。

  同时,不断增强林业保护,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苗木检疫工作,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有力震慑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

  泾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持续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环保监管“363”长效机制,实施水资源监测与保护,全面摸排全县41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终端运行情况,建立“两带三线”水资源保护制度,划定泾河流域保护线38.9公里,整治河道岸线14.7公里。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平方公里。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水土生态修复、泾源县颉河生态治理、泾河源镇南沟山洪沟治理、颉河三关口拆迁区生态修复,以及瓦亭、米岗、沙塘、东庄子4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多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共完成河道治理3.5公里、沟道治理5.3公里、水土流失治理55.3平方公里、生态修复1425亩。

  截至2020年,泾源县共实施小流域治理42条,治理面积138.5平方公里,封禁治理6283平方公里,各类小型水保工程3286座(处),小型河道治理8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成效突出

  草畜产业:泾源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机制,总结形成了养殖规模化、饲养标准化、品种优良化、结构合理化、饲草多元化、营销市场化、生产品牌化、服务科技化独具特色的“泾源肉牛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和符合县域经济的发展之路。培育形成“泾源黄牛”地理标志和地理商标,2020年草畜产业总产值达到4.22亿元,同比增长14.3%。

  “四个一”产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按照树、花、草、苗立体布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山楂、黑果花楸等为主的“一棵树”,以六盘山造型松等为主的“一株苗”,以暴马丁香、香荚蒾、天目琼花、栓翅卫矛等六盘山特色花灌木和月季、玫瑰等观赏花卉为主的“一枝花”,以青贮玉米屯玉168等为主的“一棵草”,提升林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同时,坚持山绿与民富双赢理念,建设六盘山高海拔冷凉地区特色苗木产业区,培育集基地建设、苗木供应、产品深加工、林下经济为一体的生态经济产业,延伸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累计完成推广面积31万亩,建成推广示范园26个,引种驯化的11种树种、花种、草种成活率均达85%以上。

  苗木产业:把精准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完成的55万亩精准造林任务预期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年均销售各类苗木2000万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多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总收入的14.7%。

  中蜂产业:中蜂养殖推行“大手连骨干拉小手”运行机制,确定了养殖经验丰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大手”蜂农21名,连结有一定养蜂技术中坚“骨干”105名,帮带一般蜂农1380户,做到所有养殖户技术指导全覆盖。

  深化院地合作,聘请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7名专家,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从县外招聘中蜂职业经理人和技术指导人8名,建立“专家+技术人员+蜂农”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全面开展中蜂养殖指导服务工作。养殖达到2.5万箱,蜜源植物31347亩,培育中蜂养殖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0个、示范场14个;“泾源蜂蜜”地理标志已通过认定。

  全域旅游:以打造全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着力做靓泾水之源、康养福地等旅游名片,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1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泾河源旅游度假区被评定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杨岭村、冶家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共享“两山”转换成果

  经济发展进一步高质量:泾源县以打造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为定位,做好“生态+”文章,推进生态与苗木产业、中蜂产业、林下经济深度融合。

  采取林草林药间作模式,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4.1万亩;依托众天蜂业带动,全年新增蜂群1万箱,建设智慧蜂场5个,打造百群以上示范蜂场14个,全县中蜂养殖规模达到3.5万箱。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截至2020年,泾源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空气质量在宁夏名列前茅;泾河出境断面水质连续五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三关口生态修复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城乡统筹进一步深化:实施美丽村庄28个,美丽小城镇建设实现全覆盖。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707元,同比增长10.1%。

  激发制度活力 高质量促进“两山”转化

  建立健全“两山”实践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智库,定期组织召开“两山”实践创新专题研讨,系统总结梳理“两山”转化模式。

  推动健全生态考评科学化机制:将生态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对各乡镇目标考核实行分类管理,确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指标”转变,严防重发展轻保护的短期政绩行为。

  探索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村民、村集体、返乡创业人员自发投工、投资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改善环境。形成民间河长助推机制,打造“美丽河湖”;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普及工程、环保知识宣传工程、生态文化培育工程,打造生态文化新高地,形成辐射带动区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地建设的文化力量。拓宽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有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保护格局。(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专题
友情链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